新闻中心

大国仪仗 擎旗向前 ——记阅兵场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官兵

作者: 来源:人民日报 发布日期:2025-09-11 浏览次数:0

  9月3日上午,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。伴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军乐团奏响《分列式进行曲》,分列式环节开启。

  “正步——走!”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官兵组成的仪仗方队,高擎党旗、国旗、军旗,步伐铿锵、气势如虹,引领徒步方队庄严通过天安门广场,以昂扬姿态接受党和人民检阅。

  习近平主席指出:“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部队。”

  大国仪仗,使命如山。

  在胜利纪念日阅兵中,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不仅组成仪仗方队,更担负标兵、联合军乐团抽组、礼炮鸣放与国旗护卫等多项关键任务,责任重大。

  阅兵场上,新时代仪仗司礼官兵以完美亮相扬我军威、以庄严仪仗彰显国威,为阅兵盛典注入磅礴力量,向世界展现了新时代革命军人风采。

  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,是我国唯一一支担负国家级仪仗司礼任务的部队。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,向着建设世界一流仪仗司礼部队的目标,仪仗司礼官兵们拼搏奋进、擎旗向前。

  出场即震撼,亮相即精彩

  “鸣礼炮!”正阳门前,56门礼炮庄严列阵,西侧炮阵率先齐声轰鸣,两侧炮阵在4分59秒内交替鸣放80响,炮声轰鸣、响彻云霄。

  作为整个庆祝活动“开篇中的开篇、序曲中的序曲”,仪仗司礼大队礼炮鸣放队以零误差的表现,庄严纪念伟大胜利。

  “每一声鸣放,都是对革命先烈的真挚缅怀,对耻辱历史的彻底洗刷,对富国强军的庄严宣誓。”礼炮鸣放队方队长李金柱说。

  炮声隆隆,犹似历史回响;红旗猎猎,正如英魂永在。

  天安门广场上,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矗立。基座北侧平台,222名国旗护卫队队员身着礼服,昂首挺立。

  “向左向右——转!”号令声起,两侧队伍合并,从纪念碑基座逐级而下。步履坚定、气势昂扬,向着国旗区浩荡前行。

  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到国旗杆,220米的距离,承载着浩气长存的英雄历史。国旗护卫队由齐步80步、正步136步、齐步56步的精准节奏,丈量神圣征程。

  “标兵就位!”一声令下,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60名官兵组成的阅兵标兵开始入场,拉开了阅兵序幕。

  摆臂、踢腿、落地,60名标兵成梯次同时向天安门两侧分开,前后一条线、全员一个音。从入场到最后一名标兵完成最后一个动作,精准无误、米秒不差。

  “在总长386米的标兵线上,我们分列在东西华表两侧,背向行进。”标兵陈冠华说。作为最后一名标兵,他只需迈出一步,就可到达标定点位。看似简单的一步,背后是和战友们进行成千上万次磨合,才做到节奏精准、整齐划一。

  《松花江上》《在太行山上》《保卫黄河》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》……在联合军乐团总指挥袁威的指挥下,来自陆、海、空等全军10个大单位的千余名演奏员,用动人旋律演绎伟大史诗。

  军乐激扬,岁月峥嵘。自1949年开国大典上联合军乐团首次在天安门广场执行演奏任务开始,一批批联合军乐团官兵高奏凯歌,接力见证中华民族迈向复兴伟业的宏伟画卷。

  这支新中国阅兵史上规模最大的联合军乐团,携新曲目、新编排、新配置接受党和人民检阅,不仅演奏人员数量空前,更寓意深刻——

  14个排面,象征14年抗战艰苦卓绝;80名礼号手,代表胜利八十载;木管、铜管与打击声部的创新编排,更凸显音乐的厚重与辉煌。

  联合军乐团中,有驻守边防一线的戍边战士,也有深耕科研的高学历人才。不同的身份,在此刻奏出同样的时代强音。

  “出场即震撼,亮相即精彩。”仪仗司礼大队政治委员朱威明表示,“引领受阅的旗帜、豪迈坚定的步伐、响彻天际的礼炮、慷慨激昂的军乐,体现的是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,彰显的是新时代伟大祖国的自信从容,表达的是人民子弟兵对党的无限忠诚。”

  坚持一流标准,换来完美呈现

  国旗护卫队,作为一支行进过程中全程无配乐的队伍,官兵们的步伐、步速,需要和80响礼炮鸣放精准配合。

  集训期间,国旗护卫队官兵在高温下开展训练。黑白分明的晒痕,晒得发白的肩章……这些都是国旗护卫队官兵的“荣誉勋章”。

  “组织把这项光荣的任务交给我,我就必须全力以赴去完成!”升旗手张威入伍7年,圆满执行4000余次国旗升降任务,但即便如此,他依然感觉兴奋和紧张。

  受领任务后,张威每天沉浸在拼搏的汗水中,坚持用哑铃练抛撒,逆风练展旗,顺风练收旗,向着太阳练敬礼。

  仪仗方队的平均身高,是各个方队中最高的——男队员平均身高186.5厘米,女队员平均身高173厘米。这是一支朝气蓬勃的年轻方队,队员平均年龄只有23岁,近90%官兵是首次参加阅兵任务。

  “执行仪仗司礼任务,基本要求就是万无一失,不是争取做到,而是必须确保。”仪仗方队国旗擎旗手石斌说。

  巾帼不让须眉。仪仗方队中,女兵们分列在男兵后方,和男兵一起训练,步幅、步速都需要和男兵一样。

  “阅兵场上没有男女之别,但由于女兵体型较小,相邻队员臂肘间的稳定性更弱,只有在排面标齐上下更大功夫,才能确保方队的整齐划一、步调一致。”仪仗方队女队员王冉冉说。

  联合军乐团进场早、撤场晚,还要吹奏乐器、在广场上站2个多小时。这一切不仅对演奏水平有很高要求,对演奏员的体力也提出了不小的挑战。

  “我们每天6点10分开始1小时的军姿训练,也会着重进行军姿持乐器训练,以及军姿持乐器演奏训练,以达到站3个小时不倒、吹3个小时不错。”联合军乐团单簧管演奏员周磊说。

  57岁的李峰是联合军乐团年龄最大的演奏员。这是他第六次作为小号演奏员,参加联合军乐团演奏任务。“长时间站立吹奏,很多人担心我的身体扛不住。我总是回复,演奏就是打仗,我的点位就是战位,不能当逃兵。”李峰说。

  《人民陆军进行曲》《无人智胜进行曲》《信息风雷进行曲》《胜利进行曲》,阅兵活动中的这4首创新曲目,都是他们的最新创作。

  “受领阅兵曲目创作任务后,大家夜以继日累计创作40余首作品,经过反复修改打磨,最终推出这几首创新曲目,既体现人民军队的强大,又突出新装备的科技含量。”联合军乐团创作室主任娜拉介绍。

  “英勇忠诚的仪仗司礼官兵们,在训练中坚持一流标准,付出了辛勤和汗水,才换来阅兵盛典上的完美呈现。”仪仗方队方队长张鼎新说。

  礼赞伟大祖国,热血铸就忠诚

  仪仗司礼大队礼炮连荣誉室里,珍藏着一面褪色的战旗,上面写着“大功连”3个字。透过斑驳的字迹,能够感受到这支队伍的厚重历史。

  望向这面荣誉战旗,连长徐富捷讲起那战火纷飞的岁月:战场上,连队前身部队的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拖着炮车前进。先辈们带着必胜的信念,一次次将炮弹射向敌方阵地,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这面功勋旗帜。

  “第一次来到荣誉室,我就受到了震撼和洗礼,感到这些礼炮无比神圣,因为它们熔铸了革命先辈的英雄精神。”礼炮鸣放队队员张文硕说。

  红色历史,总能予人力量、给人启迪。

  仪仗司礼大队营区,有一条长达121米的军史长廊,远远望去,这条长廊犹如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。一幅幅照片、一句句注记,铭刻着许多重要的历史瞬间——

  1952年3月,从中央警卫队选调的一批骨干组建为仪仗部队,专门担负国家外事活动的仪仗司礼任务。组建70多年来,大队官兵迎接过访问新中国的各国政要,还在香港、澳门回归祖国的现场奏响国歌、升起国旗……

  今年5月,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,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官兵亮相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阅兵式第二次彩排时,受到当地民众、华侨华人、中国留学生的热烈欢迎,不少民众感动得热泪盈眶。

  近年来,仪仗司礼大队出国阅兵援训和交流访问多达40余次,足迹遍布俄罗斯、越南、英国、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,向世界展示了“中国排面”的挺拔英姿。所到之处,他们都受到当地民众和华侨华人的隆重欢迎。

  祖国利益高于一切,三军形象重于泰山。

 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,当国歌奏响、国旗升起时,护旗手闫振凝视着五星红旗,流下激动的泪水,那滴“最美眼泪”深深印刻在亿万国人心中;

  一次降旗任务结束返营途中,升旗手袁晋爽看到地上有一面游客掉落的小国旗,迅速弯腰拾起,这个画面恰好被游客记录下来,群众称赞这个拾起国旗的动作是“最帅弯腰”。

  无论是“最帅弯腰”还是“最美眼泪”,都蕴含着仪仗司礼官兵对党和国家的赤诚热爱。

  承载着党和人民的期望,这支英雄部队的官兵们用脚步丈量青春、将音符谱作华章,成为展现国家和军队形象的窗口与名片。

  “新时代的仪仗司礼官兵,一定会牢记嘱托,坚持一流标准,高擎忠诚旗帜,发扬仪仗精神,在强国强军新征程中阔步前行,向党和人民展示世界一流仪仗司礼部队的英姿风采。”仪仗司礼大队大队长韩捷说。


电话咨询
  • 电话沟通
  • 0731-82768989
微信咨询
扫一扫 联系我们
X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88886666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打开微信
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