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建聚合力 创新加速度(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)
测算数据、分析成分、检验性能……对广东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党委委员、研究员,非晶材料课题组负责人柯海波来说,通宵达旦的连轴转已成常态。
“团队负责的研究正进展到关键阶段,党员理应挑起重担。早一天攻克难点堵点,就能早一天见到成果,推动产学研转化。”柯海波说。他带领的团队,已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实验室署名论文50余篇,申请发明专利8项。
作为广东省首批省实验室之一、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科研平台,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逐步构建起“前沿基础研究—应用基础研究—产业技术研究—产业转化”的全链条创新模式。科研成果不断产出的背后,正是实验室党委聚焦关键领域和“卡脖子”环节,激励党员带头攻坚克难的生动实践。
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,厚植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,实验室常态化开展“科学面对面”“对话松材人”等特色活动,搭建党员、科研骨干的交流平台,激发创新活力。实验室理事长王恩哥院士、学术委员会主任赵忠贤院士等优秀党员走进实验室讲党课、开讲座,引导科技工作者锤炼坚强党性,提升科研能力。
东莞拥有约21万家中小企业,一些中小企业由于技术研发能力不足、资金短缺等问题,限制了企业发展潜力和产业整体升级。如何让实验室的科技成果为中小企业赋能?党员带头想办法、开路子。
在先进材料领域,实验室轻元素材料团队科研骨干、党员付莹带领团队广泛调研,找到技术入股的新路,团队孵化的产业化公司通过“技术+资金”方式,并购了尼轩电子等当地企业,帮助企业走出了长期依赖国外技术和原材料的困局。“该企业过去因产能体量、技术等因素,一直难以同优质客户达成合作。并购重组后,企业获得了技术、资金、平台等支持,营收实现翻倍增长。”付莹说。
为推动科研成果转化,实验室党委与松山湖直属机关党委、松山湖“两新”党委合作,共同开展“党建引领、科技助企”产学研专项行动,对接合作意向。截至目前,先后引进27个创新样板工厂团队,直接孵化38家产业化公司,销售合同额超12亿元。
“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,使党的基层组织成为实验室建设和科研攻坚的助推器,努力推出更多、更先进的科研成果。”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党委书记、副主任冯稷说。
- 上一篇 | 之江潮涌 奋楫争先(前沿观察·挑大梁 看担当)
- 下一篇 | 没有了!
公司动态
- 湖南农发资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开展2025年人... | 2025-08-07
- 农发资产公司与金霞发展集团 开展交流座谈 | 2025-08-01
- 湖南农发资产公司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(扩大... | 2025-07-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