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耕政策制度创新 筑牢湘非合作“压舱石”
今年6月11日,中非合作论坛成果落实协调人部长级会议在长沙举行,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会议致贺信。在贺信中,他深刻阐释中非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,宣布中国进一步扩大对非开放合作的重要举措,为中非双方携手推进现代化、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指引。基于此,我省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制度创新,在资源整合、贸易便利化、服务体系等方面力求实现新突破,构建起更加适配湘非合作的政策体系,提升对非经贸合作水平,为企业开拓非洲市场、引进非洲优质资源铺平道路。
建立跨部门政策协同机制,提升湘非资源整合效能。跨部门政策协同机制有助于打破部门壁垒、优化资源配置,加速湘非合作项目落地。一是设立跨部门协调委员会。联合商务、外事、农业、财政、科技等部门,定期召开联席会议,共同评估项目进展、项目潜在风险,制定统一的行动计划和责任清单,明确各部门具体任务、时间节点和绩效指标,确保湘非合作项目从规划到实施全流程协同。同时基于经济效益、资源匹配度和可行性等多维度标准,建立项目优先级评估机制,重点支持矿产勘探开发、农产品加工技术转移和绿色能源合作等高潜力合作领域,并定期审查项目投入产出比,有效避免重复投入、资源浪费。二是建设数字化信息共享平台。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,实现项目申报、审批、进度跟踪及问题反馈的全流程线上化闭环管理,确保数据实时共享、协同决策。配套建立透明、可追溯的责任机制,明确各方职责,推动跨部门协同处理湘非合作事务,促进合作事务的高效运转和可持续发展。三是构建跨部门协同智能预警系统。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,实时监测各部门协作数据,自动识别部门协同瓶颈并及时优化流程、调整政策导向,提升各部门响应速度和决策效率。完善奖惩机制,对协同成效突出部门给予表彰奖励、对进展滞后单位实施问责,以提升整体协作效能。
推动经贸合作制度创新,促进湘非经贸合作便利化。应以显著降低交易成本、提升贸易效率为目标,大力创新湘非经贸合作制度。一是建立湘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制度。打造集政策咨询、线上清关、外汇结算、信用保险、海外仓配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化服务平台。运用区块链技术,通过分布式账本确保交易数据与物流信息真实可追溯,增强供应链透明度并防范欺诈风险。嵌入非洲本地语言服务及法律咨询模块,支持多语种实时翻译,提供合同审核、知识产权保护和纠纷调解等服务。为中小企业提供“一站式”跨境贸易解决方案,帮助其高效匹配供需、优化成本结构,并有效破除因文化、法规差异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障碍。二是实施相关商品快速通关模式。联合非洲重点合作国家,共同制定涵盖双方优势的特色商品清单,如湖南的工程机械、轨道交通设备等,非洲的可可、坚果及咖啡等。针对清单商品,实施电子报关和预检系统自动化审核,设立专属快速通道,缩短清关时间及口岸停留时间,降低企业合规成本。三是建立中非标准互认机制。共同制定互认的技术标准与质量规范,确保产品合规性,降低贸易摩擦风险。同时推广电子原产地证书系统,实现线上申请、审核及签发,减少企业等待时间与运行成本,有力促进湘非贸易便利化。
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,推动湘非经贸合作提质增效。构建“前期咨询—中期落地—后期运营”的全周期服务体系,有利于湘非经贸优化合作流程、降低合作风险,实现互利共赢的可持续发展。一是针对前期咨询阶段,搭建湘非经贸合作智能预测平台。依托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技术,提供实时市场分析、风险预警、政策解读及项目可行性评估等服务。比如通过分析非洲各国经贸数据,精准预测需求趋势与潜在风险,协助企业明确合作方向;运用算法模拟不同合作方案的成本效益,帮助企业规避盲目投资;约请专家提供线上咨询答疑,提升企业投资决策科学性。二是针对中期落地阶段,设立湘非项目专项基金。提供融资担保及供应链配套支持,对基础设施、技术转移等重点项目提供审批协助、人才培训与供应链对接服务。比如支持在长沙建立非洲项目孵化基地,引入国际标准认证服务,联合高校培育适应湘非经贸需求的技术与管理人才,保障项目高效实施。三是针对后期运营阶段,创建远程监控中心与本地化培训基地。提供技术升级、人才培训及绩效评估支持,实时追踪项目的运营数据、环境影响与社会效益。同时组织湘非企业结对帮扶,开设技能培训课程,设立创新优化专项基金,确保合作项目稳定运营。
公司动态
- 湖南农发资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开展2025年人... | 2025-08-07
- 农发资产公司与金霞发展集团 开展交流座谈 | 2025-08-01
- 湖南农发资产公司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(扩大... | 2025-07-29